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日前,原北京玻璃总厂工程师曹金瑞向记者透露了毛主席水晶棺的制作过程登报挂失,年近七十高龄的曹老是当年亲自参与研制同志水晶棺的技术工程人员之一。
曹老回忆说,毛主席逝世不久,他接到任务,参与研制存放毛主席遗体的水晶棺材。当时上级下达的任务是要用10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研制工程,由于时间紧,水晶棺由国内3个工厂协作完成:他们厂负责水晶棺盖和前后堵头的研制,上海和锦州的两家玻璃厂负责水晶棺两侧和底部棺板的研制,最后再整体拼装。
据曹老回忆,水晶棺棺盖成品的厚度要求为30毫米,长度要求2.4米,宽度要求1米(约),而他们当时只能制作小块水晶薄板。技术人员经过多次试验X展架,终于用传统工艺制成一块长、宽均符合规格的水晶板,但厚度仅有10毫米,未能达标。另外,这种制作工艺耗材过大,几乎耗尽了当时库存的质量最好的海南水晶原料。但是在第二次返工后,试制品在自然光的照射下,肉眼可见的气泡和瑕疵多得不可胜数。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一种全新的工艺在605分厂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工徐兆彩的设计下诞生了机印胶浆。
新工艺中的关键设备是“打砣机”,水晶粉从这种机器顶部均匀地撒下,再由一种特殊的火焰“氢氧焰”烧结而成水晶砣,由这种砣经过模压工序而成的水晶砖和水晶板面积是传统制品的数倍。
关于整个水晶棺所用的材料,曹老回忆说,开始试验时想选用海南水晶原料,后来又决定选用纯度更优的东海水晶原料电子科技。